-
武永吉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武永吉,男,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高干特需医疗科顾问教授。曾在国外《Blood》、《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Hemoglobin Switching》和国内《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主编《多发骨髓瘤》、《协和临床思维指导丛书(血液病学)》和《协和血液学》等多部专著。擅长于各类贫血和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何广辉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何广辉,男,35岁,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事玻璃体视网膜外科工作8年。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与临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基础研究,外泌体在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抗VEGF作用的研究。主持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一项,参与天津市科委基金二项。参编著作《眼和眼眶超声学》、《临床眼科免疫学》,发表中华及核心期刊文章7篇。
-
李岩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李岩,男,1978年9月出生,眼科学硕士,现任天津市眼科医院医务科科长,视功能检查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为眼科超声影像,眼科光学影像,眼底病等,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数篇论文,有2项成果成为天津市卫生系统填补空白项目,并获得天津市卫生计生委重点课题1项。 社会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防治视觉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天津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天津市公安局法医伤情鉴定临床医学专家;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防盲技术指导组成员。
-
唐福林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唐福林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职业经历: 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10月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内科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先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84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美国加州Scripps Clinic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心学习体液免疫,1991年11月至1992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进修细胞免疫学。回国后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自身抗体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着重于风湿免疫的临床30余年。已培养硕士生7人,博士生12人,博士后2人。 学术成就: 1、发表论著、综述、译文共130余篇,参与编写“风湿病学”、“临床风湿病学”、“中华风湿病学”、“现代内科学”、“中华内科学”、“现代胃肠病学”、“现代急诊医学”、“内科疑难病诊断”、“内科实习医师手册”等十余本书籍的编写。 2、主编《风湿免疫病300个怎么办?》(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和《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 3、“抗核抗体谱的研究与推广”和“干燥综合征系列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 4、分别于1988年和1996年同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2005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 6、获1997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度北京市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2001年度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7、2005年度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员工称号。
-
冯奉仪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冯奉仪 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校。1967-1979年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从事肿瘤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内科主任。现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国家和卫生部抗癌药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之一,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杂志编委、中华新医学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杂志顾问、全国肿瘤期刊评阅员。 历任冶金部726职工医院医师,石油部管道局职工医院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93年任硕士导师,1994年任主任医师。1996年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内科副主任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进口药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姑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冯奉仪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全面扎实的内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和睾丸癌的内科治疗。 具有较全面和扎实的内科基础,熟悉和掌握肿瘤内科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原则,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迅速果断的处理肿瘤病人的化疗及并发症,较好的 掌握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对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睾丸癌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导下级医师及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训练。多年来,从事及负责抗癌新药及化疗辅助药的I-III期临床研究,完成药物评价40余项,大多已获新药证书或上市。至今,已指导研究生进行了鼻咽癌及健康人鼻咽组织EBV-DNA原位检测,人食管癌、肺癌先天耐药机制的研究,表-阿霉素高剂量化疗及其在肿瘤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及晚期肿瘤病人化疗后残存肿瘤细胞检测等多项实验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参加编写专著10部。
-
陈松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陈松,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98年),现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天津市眼科医院首席专家,玻璃体视网膜专业学科带头人。1993年毕业湖南医科大学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眼科首批眼底病专业博士后 1993-199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0年入选人事部天津市“131”首批第一层次人选。现担任国家、天津、河北、浙江、黑龙江等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眼科评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华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医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天津市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学会眼科专科委员、天津市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天津医药》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1999-2014年任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2010-2014年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学组委员。2000年被聘天津医科大学硕导,2005年被聘天津医科大学博导,2012年被聘为南开大学博导,已培养硕博生50余人。2005年新加坡眼科中心访问学者,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视网膜中心访问学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及SCI收录100余篇。负责承担并完成了部级和局级科研课题及重点1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编《中华眼科学》,副主编《现代黄斑疾病诊断与治疗学》,主编《现代眼科检查方法与进展》及《现代老年黄斑变性基础与临床研究》,2008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优秀图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特别擅长老年性黄斑变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疑难眼病和重症眼外伤的诊治
-
韩梅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韩梅,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天津市131第三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从事眼科临床二十余年,擅长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擅长各种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各种激光治疗方法。自2003年以来共获得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数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项目及卫生局科研项目。自2000年以来共有7项天津市新技术引进。参与编写“现代老年性黄斑变性基础与临床研究”;撰稿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视野与视野计检查”DVD光盘。
-
胡博杰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胡博杰,男,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临床党支部书记,玻璃体视网膜眼外伤科行政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中华眼底病杂志》审稿人,《眼科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常务委员。
-
张珑俐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姓名:张珑俐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以及常见眼病的诊治、眼外伤 个人介绍:主要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种成人及小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网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经验丰富。在黄斑疾病、视神经疾病方面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治疗各种复杂性眼外伤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任英国莱斯特大学眼科联络专家。201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眼科临床玻璃体视网膜专业进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完成新技术引进填补天津市空白两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
-
李筱荣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姓名:李筱荣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专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眼病的防治与研究;白内障的临床和研究,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前后节疾病的激光治疗和联合手术,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医生介绍: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2002、2008年度优秀教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天津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国际视网膜基金会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2项已结题)、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十五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课题获得国际奖项(防盲治盲方面)2次、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四),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5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专业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文章14篇;国家级专利3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18部,2010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眼病学》教材。《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眼科学新进展》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眼视光学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Annals of ophthalmology杂志编委、Tropical Ophthalmology杂志贡献编委以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指导博、硕士研究生5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