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瑞琴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侯瑞琴,女,硕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输血科医师。2006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输血科从事输血相关工作及研究,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Hahnemann University Hospital的输血科,针对临床输血指导、血库试验操作技术、大量及紧急输血操作、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业特长包括临床输血的指导、血库实验室技术操作,尤其是ABO不合造血干细胞患者转型期的血型鉴定、相容性血液的选择,新生儿输血的指导等。主持及参加临床科研项目的研究,参与国家级和区级多项输血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及输血管理工作手册的编写。
-
杨惠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1982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学士,1988年获该校医学硕士,1997年和2006年分别到美国和瑞士学习。1988年开始从事临床血液学的实验室诊断的医教研工作,在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相关的血液病实验室诊断更为深入。曾任华西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现任检验科指导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及技术带头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 分子诊断技术与质量管理分委会委,成都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四川省医学会检验分委会常委;《中华医学检验杂志》评审专家,《中国输血杂志》、《断学理论与实践》和《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编委。担任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重大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省科技厅和多个横向课题的负责人,任《临床血液学检验》副主编。作为第一和第二发明人获国家专利2项, 获中华医学会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 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
-
刘峰
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刘峰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副主任、门诊部培训中心主任、综合科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青年委员,美国美容牙医学会(AACD)会员,国际计算机牙科学会(ISCD)认证国际培训师。 刘峰医师专业方向为口腔美容修复、种植修复、CAD/CAM修复、口腔色彩学、口腔临床摄影等方面,是国内美学修复知名专家,先后主编主译出版《口腔数码摄影》、《口腔美学修复临床实战》、《口腔美学比色》、《美从牙开始》、《美容口腔医学》、《口腔数码摄影(第二版)》、《纤维桩修复技术》、《美学修复牙体预备》《精细印模技术》等十余部专业著作和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著、讲座40余篇,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多种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专家,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多中心合作项目,主办国家级、学会级继续教育项目十余期,在全国各大医院、各地医学会、各类学术会议授课二百余场,带动了我国口腔美学修复学科的发展。 专业特长:口腔美容修复、种植修复、CAD/CAM修复
-
孙永华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
孙永华 男,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于烧伤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烧伤外科杂志》编委会副总编,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编委,《中国医刊》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人,《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学术顾问,国际烧伤学会会员,中德医学会会员,德国洪堡学者(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北京医师协会理事,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之一。1960年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工作。1984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研修。在德国著名的比土根大学创伤事故医院、亚琛科技大学医学院、波鸿姆创伤事故医院从事烧伤研究与临床工作,二年后回国。在40年的烧伤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经治伤员数万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救治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结了科学论文108篇,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同时,主编或参加撰写了《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烧伤与高血压》,《急诊医学》,《烧伤医学在中国》,《现代急诊医学》,《现代烧伤学》,《创伤、烧伤后微量元素学》等12部专著。“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技术——削痂疗法”,“自体表皮真皮皮浆游离移植术”,“带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缩短断蒂时间的研究”,“脱细胞真皮游离移植术”,“手部深度烧伤的诊断与治疗”,“上肢高压电击伤血管游离移植保留手功能”以及“颅骨巨大缺损的修复方法”等技术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二十余项奖励。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70年代末期开始先后应邀前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奥地利、捷克、波兰、香港和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研究工作。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国际传记研究所收入世界名人录,授予荣誉勋章,被评为ManoftheYear和杰出领导奖。2000年被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人事局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9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体奖。
-
王晶桐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晶桐 女,主任医师,副教授,1971年出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消化内科专业。 199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取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内科学消化专业)。同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2001年前往英国留学,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致病机理。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及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以及超声内镜下对粘膜下疾病的诊断。科研方向为胃癌发病机制(包括胃癌的遗传倾向)及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现已经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取教育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所从事科研项目2003年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论文奖。
-
马为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马为 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结构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以及主动脉瓣狭窄等)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及心血管流行病学。1996年至2006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临床医学本科至心血管内科博士的学习。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美国西北大学合作,进行中国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2011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参加卫生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培训,与霍勇教授一同完成我国首例经皮左室重建术(降落伞手术)。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优秀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优秀个人称号。2009年获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著及参编多本学术专著。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以及多项国内及国外临床试验。现为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
-
杨淑霞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杨淑霞 女,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毛发生长周期及其调节因素的研究》。 在长期的皮肤病、性病医疗实践中侧重于皮肤美容科学,尤其是毛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皮肤外科学和美容激光治疗,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
马涵英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马涵英,女,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长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参加多个肺栓塞基础与临床研究,如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肺栓塞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膜改变的研究》、北京市重点课题-《肺栓塞基础与临床研究》、北京市科委技术项目-《肺栓塞早期诊断、凝血基因多态性研究》、北京市科委技术项目-《心包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参加的其他研究课题有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策略的研究》、百千万人才项目-《冠脉易损斑块的基础研究》、国家支撑计划分项目-《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北京市保健委员会专项资金科研课题-《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静脉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时机选择》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作为主要完成者进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雷公藤甲素涂层支架预防猪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近年来,参与编写论著、译著十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朱文玲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朱文玲,女,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多项医学杂志编委和中华中西医学杂志主编,北京医学杂志及中国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40余年,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抢救心血管急症危重病人,对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和不易确诊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发表论文百余篇,参加著书多部,主编《系统性疾病与心脏》和《心脏疑难病例解析》。
-
许俊堂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许俊堂,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见长,并因此参与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在国内最早进行肺栓塞溶栓的相关研究,率先成立“心血管血栓防治专科门诊”,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规范化的溶栓、抗栓治疗,参与和承担多项全国多中心溶栓和抗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血栓止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心脏标志物专家组副组长,《微循环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处方药杂志》编委会委员。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主编《心血管血栓的溶栓与抗栓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教材4部、书籍8部,参加翻译书籍数部。